当前位置 >>首页 >>优秀教案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一课时)

  • 发布时间:2017-06-01
  • 浏览次数:
 
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普通师范生教学实习教案
 
(注:须于上课前二日写好)
 
部院系 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 生物科学  实习生姓名 梁钰 学号 201211151052 
部院系指导教师    刘宁      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   雷杨   
2016 1018 (星期) 第 8 节课      实习成绩          
(本人本次实习第 1 个教案)
 
实习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实习班级
初二14班
实习学科
生物
教学课题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第一课时)
所用教材
教材名称: 《生物学》 八年级上册,第 1  5  25-29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标
1.概述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2.了解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思考生物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从而引发之后的深入学习。
2.明确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经验,通过分析材料、交流讨论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生物及环境的生态文明意识。
教学重点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陆地生活部分适应表现
课时安排
40分钟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总结,学生参与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2min
复习鱼类的重点知识,提问鱼类的主要特征,引出生物不止可以生活在水中,还可以生活在陆地上,进一步比较环境的差异。
回顾之前所学,回答教师问题,思考生物可以生活在哪些环境中。
复习前一节的重点知识,提示学生水中和陆地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了在不同生境下生物的特征差异。
5min
向学生提问,水陆环境的差异,引导学生说出以下几种差异:氧气存在状况不同、浮力与重力的变化、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环境复杂性不同。这些环境的不同给动物从水中扩散到陆地上带来了哪些困难?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常识,对教师进行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出主要的几类环境差异。
为后文,引发学生思考生物体的不同特征表现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做铺垫
1min
提问:从水中生活扩展到陆地上生活是一个过程,那么有哪些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呢?将学生提出的各种动物(主要是两栖动物,如青蛙、蟾蜍等;爬行动物,如龟、鳖、鳄鱼等)展示出来,提示学生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群,本节课先来讨论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类群。
根据已有的生活常识,思考可以在两种生境中生活的动物。积极回答教师提问。
引导学生回答出青蛙、龟、鳄鱼等动物,为本节两栖动物和下一节爬行动物的讲解做铺垫。
4min
播放视频1,在播放视频之前向同学预先提出问题:1.青蛙怎么运动?
2.青蛙靠什么呼吸?
3.青蛙如何生殖和发育?
视频后展示青蛙身体结构图,再次提出那几个问题。
 
学生简单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资料,能够更为充分的利用视频资料。
4min
回忆视频1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的运动方式为爬行、跳跃和游泳。后肢肌肉发达,类比蝗虫,说明跳跃的运动方式;后肢有蹼,说明游泳的运动方式。提问学生运动方式的改变和丰富克服了上述那种困难。
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根据之前总结的水陆环境差异和适应陆地生活的困难,思考教师提问,并作出反馈。
结合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在讲授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的特征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两栖动物对于陆地生活的适应程度。在讲授特征的时候,同时不断回顾适应陆地生活所要克服的困难,为接下来得出结论做铺垫。
说明运动方式的丰富和改变可以适应陆地生活不同于水中生活充满浮力的特点。
5min
回顾视频1中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的呼吸方式靠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播放青蛙肺部解剖视频,比较青蛙呼吸与人类呼吸的区别,从而比较肺部结构的区别。提示学生思考青蛙的呼吸方式可以克服上述哪些困难,还存在哪些困难。
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根据之前总结的水陆环境差异和适应陆地生活的困难,思考教师提问,并作出反馈。
说明青蛙的肺部结构相对简单,能够部分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但是仍需要
6min
回顾视频1中内容,引导学生说出青蛙生殖和发育的方式。播放小蝌蚪发育成青蛙的视频,梳理小蝌蚪发育过程中生活环境、呼吸方式和运动方式的变化。总结青蛙产卵地点、受精方式和发育过程。明确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靠鳃呼吸,成体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在水中游泳,靠肺呼吸和皮肤辅助呼吸的动物。提示学生思考青蛙的生殖和发育方式可以克服上述哪些困难,还存在哪些困难。
学生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回答教师的问题,根据之前总结的水陆环境差异和适应陆地生活的困难,思考教师提问,并作出反馈。
 
2min
总结以青蛙为代表的两栖动物,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情况,得出结论:两栖动物已经开始适应陆地生活,但是并没有完全摆脱水环境。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得出结论,并简单讨论结论的科学性,解释结论得出的原因。
总结前面所讲的两栖动物特征及其对对陆地生活适应程度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构功能相适应的意识。
5min
观看视频,介绍几种其他的两栖动物,总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在黑板上将ppt上关于两栖动物主要特征的内容补充完全。
观看视频,了解更多种类的两栖动物,回顾本堂课所讲知识,补充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并将其落实在笔记上。
总结本堂课要点,记录文字笔记,供复习使用。
4min
观看视频,并结合生活经验,简要说明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关系,包括食用、药用、防治害虫、反应环境污染水平等重要作用。
观看视频,联系已有生活经验,简单概括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视频和教师给的其他资料,简要了解两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明确保护生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意识
2min
对比蝾螈和蜥蜴的图片,提问这两种动物长得比较相似,但是又有很多的不同,让学生找出这两种动物的不同之处,具体内容,教师在下堂课进行说明。
通过观察图片,根据已有知识,提出蝾螈和蜥蜴两者的不同,回答较为开放的答案。
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出爬行动物与两栖动物的区别,为下节课程的开展做铺垫。
 
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自我分析:
本节课程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参与度较为积极,但是仍有比较多的知识点,教师给出的相对直白,比较缺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今后的教学活动应该更加丰富学生探究过程,亦可以设计问题逻辑链,让学生进行简单推导结论。
课堂氛围较为活泼,学生兴趣较为浓厚,能够积极回应,回答问题也基本正确,对于全体同学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还需要通过作业和练习等手段获取更多信息得知。
 
同学评议:
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各环节设计巧妙,注重和之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学生更易理解,上课时态度大方,语速适中。能够利用不同种类的课堂素材,使得课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与学生的互动较好,提问有逻辑,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肯定其中科学合理的地方,并对模糊不清楚的概念进行必要的澄清。
课堂氛围较为活跃,注重和之前所学知识相联系,学生更易理解,上课时态度大方,语速适中。各环节设计巧妙,课堂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与学生的互动较好,提问有逻辑,也能够及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反馈,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对于教学的开展十分有帮助。
该教案一直以问题作为引导,贯穿始终。 从开始的关于鱼类知识的回顾,水陆环境的差异,一直到两栖动物的特征,与人类的关系。具有很好的逻辑关系的问题设计,是这个教案的亮点之一。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引发了学生的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注:1.本表由实习生网上填写,每实习生四份。每一节新课(或连堂课)填写一份。
2.打印填写后由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和我校的指导教师签字,部院系存档。
3.各部院系推荐的优秀教案打印后交教务处。
 
 
学习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