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2013级普通师范生教学实习教案
(注:须于上课前二日写好)
部院系 文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实习生姓名 戴佩琪 学号 201311081057
部院系指导教师 杜桂萍 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 傅美群
2016年 10 月 20日 (星期 四 ) 第 二、四 节课
2016年 10 月 21日 (星期 五 ) 第 三、四 节课 实习成绩:95
(本人本次实习第 2 个教案)
实习学校
|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
实习班级
|
八年级(五)班、(六)班
|
实习学科
|
语文
|
||
教学课题
|
《背影》
|
||||||
所用教材
|
教材名称:《语文》八年级 第上 册,第四单元第 7 课 57-61 页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
|
||||||
教学目标
|
1、知识能力目标:
(1)学习文章重点字词,注意字音、字形及词义。
(2)理清文章结构,体味关键性语句的作用,并学会利用关键性语句捕获文章重点信息。
(3)领略文章写作详略得当的作用并学习。
(4)学习文章多种描写手法结合的写作方法。
(5)学习文章从独特角度“背影”切入的意义及方法。
(6)品味朴素语言及日常生活事件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表现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
自主、合作、探究式地讨论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悟父子之爱以及不同年龄对父子之间关系的不同感受。
|
||||||
教学重点
|
1、 学习文章重点字词,注意字音、字形及词义。
2、 理清文章结构,体味关键性语句的作用并学会利用关键性语句捕获文章重点信息。
3、 感悟文章的特殊切入角度——背影。
4、 学习文章多种描写手法结合及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
||||||
教学难点
|
1、 品味朴素语言及日常生活事件在行文过程中的情感表现作用。
2、 引导学生感悟父子之爱以及不同年龄对父子之间关系的不同感受。
|
||||||
课时安排
|
2课时(90分钟)
|
教学用具
|
多媒体设备
|
||||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引导启发法、感悟体会法
|
教
学
过
程
及
内
容
|
(一)课前
布置预习作业:
1、朗读课文3遍,标明段落
2、理清文章思路,理清重点字词。
(二)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品及作者
1、联系母爱相关文章,从母爱引入到父爱,引出课文《背影》。
(1)简要回忆母爱相关文章《秋天的怀念》《荷叶母亲》《游子吟》等,说明歌颂母爱的文章多,父爱的少。引出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父爱又不仅仅关于父爱”的文章《背影》。
2、介绍作者。
(1)朱自清:现代散文作家。简要回忆初一年级学过的课文《春》(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春天比成小孩、年轻的女人等)
(2)由之前学过的课文引出郁达夫对朱自清散文的评价:“他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引导学生一起来看看《背影》是如何体现这种诗意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阅读课文。
(1)自己根据课下的注释及之前所学理解文章中的一些四字词语及课后写一写中的二字词,并进行勾画。
(2)找出文章中四次描写背影的语句,并进行勾画。思考这几次背影描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同时思考这几次背影描写在文章当中的作用,依此理清文章结构。
[此处给出3分钟的时间进行自由阅读和勾画,并且提醒学生一定要进行勾画]
2、检查学生自由阅读及预习情况,明确字词,理清文章结构。
(1)提问学生是否有不明白不理解的词语,若有进行解释。强调祸不单行、狼藉、颓唐、琐屑的书写,强调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的含义。
(2)分别提问学生四次背影在文中出现的语句,追问这几次背影描写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以及本次背影描写在文章当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共同通过这个问题进行文章结构的梳理。
[每结束一次背影描写的提问,都进行板书,板书如下:
开头 点
买橘 描/绘 背影
分离 别
结尾 又见]
(3)提问学生为何板书空出一块,中间的段落没有在描写背影,是在描写什么?
引导学生中间的部分是在介绍家庭背景,引出及铺垫之后对背影的描写。
[板书如下:
开头 点
家庭背景 引出
买橘 描/绘 背影
分离 别
结尾 又见]
三、细读课文,梳理文章线索
1、引导学生阅读首尾段,体悟首尾呼应,并理解开头的作用。
(1)请学生找出首段和尾段互相呼应的句子(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and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引导学生感悟首尾呼应的作用。
(2)提问学生本文的开头属于什么类型的开头?(开门见山)继续提问学生从这个开头当中你想知道什么?在此处提示本句的一个关键字是什么?(最)由此引出同学们可能想知道为什么最不能忘记的居然是背影,明明还有父亲的外貌等可以回忆。再由此引出,开门见山的开头便是好在这里,可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引导学生找出2、3段的关键句,明确2、3段的作用。
(1)师提示课后练习第二题,说明关键性语句是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语句。并根据这道课后练习的提示,请学生找出2、3段中提示事情前因后果的语句。(第二段“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第三段“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2)由此提问学生,二三两段是在写什么?(家中光景)
(3)再进一步提问学生,写家中光景与后文有什么关系呢?(铺垫,家中光景如此惨淡,父亲却仍旧坚持送我,体现了父亲对我的关爱)
3、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线索:父亲对儿子的爱
(1)请学生找出文章中体现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并说明你如何体会到父亲对于儿子的爱。
[此处给3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勾画]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引导,而不自己说,梳理出父亲对儿子的爱:(此处在引导学生理解的时候,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引导)
父亲亲历亲为,别人做得再好都比不上自己(细节词语提醒:甚是、终于等,打三角号)
父亲事无巨细,十分细致,把20岁的作者当成小孩(第三段父亲做了哪些事情?勾画)
父亲买橘
父亲惦记(继续追问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惦记:少年老年落差大、身体不好、家庭光景不好)
(3)根据总结出的事情,追问学生哪件事情写得最详细?(买橘)由此推出本文写作详略得当(在写约逛、渡江时就没有详写),不仅在事情方面,结构方面也是(结合结构板书,仍旧是描/绘背影这部分最为详细)
4、引导学生梳理线索:儿子与父亲关系的变化
(1)提示学生在开头的时候,老师已经说过这篇文章关于父爱,又不仅仅关于父爱,那么这篇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儿子与父亲的关系(可适当引导,如:把父亲爱儿子倒过来是怎么样?儿子是一直爱着父亲吗?)且关系有所变化
(2)请学生在文章当中找出儿子对待父亲的爱的反应,以此梳理出作者与父亲关系的变化:(此处亦要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引导)
非插嘴不可、笑迂——不理解(结合学生青春期的做法进行引导)
两次流泪——感动
结尾晶莹的泪光——理解(结合之前所说的惦记,说明作者已经体悟)
四、第一课时小结
回忆文章总体结构、两条线索,引导学生今后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要学会通过文章的切入点(关键字词)梳理文章结构,并且学会总结梳理文章的线索。这是记叙文阅读的基础。
(三)第二课时
文章的引言部分说,这篇文章的语言朴素,事件平常,那么它感人的力量从哪里来呢?我们一起通过这个课时的学习来感受一下。
一、复习第一课时内容
1.提问文章结构(背影,各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提问文章的两条线索是什么?(父亲爱儿子、儿子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变化)
二、深入分析“父亲爱儿子”这条线索
1.结合课后练习三,分析父亲对儿子说的四句话。
(1)请同学找出文章中父亲对儿子说的四句话,并思考:你如何从这四句话中体悟到父亲对儿子的爱
[留2分钟时间让学生勾画思考]
(2)请同学分享,并进行适当引导。
“天无绝人之路”:父亲在什么情况下说出这句话?体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性格?结合自己填高考志愿的经历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父亲亲历亲为
“我买几个橘子去,你不要随意走动”:把作者当成小孩,为作者做一些小事情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关心作者,担心安全
“进去吧,里边没人”:考虑周到
2.分析课文第六段(买橘)。
(1)请同学再自由阅读第六段,找出详写的这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并思考:这些描写手法如何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给2分钟时间自由阅读]
(2)请同学分享,并进行引导
语言描写:之前说过
外貌描写:布(与儿子的紫毛大衣对比)大马褂(胖)——买橘的艰难
动作描写:请同学来进行表演,边表演边解释朱自清用词的精到。同时请同学圈出表动作的词。(蹒跚、慢慢、攀、缩、倾)——买橘的艰难
心理描写:心里很轻松似的(请问同学们什么事情过后会轻松,引导学生父亲把买橘子这件小事当成大事,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3)引导学生体悟并学习朱自清细致观察生活并记录的方法
三、深入分析“儿子与父亲的关系”这条线索。
1.儿子为什么流泪?
理解了父亲的爱、为当时没能理解而后悔
——〉大家的疑惑:是不是老师在瞎扯?是不是作者写作的时候就这么想?——〉当作者写作完成,文本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读者的分析成就了文章。
2.儿子为什么刚开始不理解父亲?
(1)提问学生
(2)适当引导,并结合朱自清的经历说(父亲纳妾、包办婚姻)
3.儿子为什么后来又理解了父亲?
(1)提问学生
(2)适当引导,结合背景:朱自清在20岁的时候经历这件事情,28岁写成文章,这期间经历了很多,包括自己也成为了父亲,经过了这么多年情感的酝酿,才成就了这篇文学经典。
四、本课小结
1.由父亲爱儿子,以及儿子最终理解父亲,构成了感人的父子之爱。
2.为什么朴素的语言充满了力量呢?
文章中一些细节的词语、细致的观察和记录以及多年的情感酝酿等多种因素混合,使朴素的语言充满了力量。
五、拓展延伸
1.本文的切入角度很独特,是背影,同学们还看过其他以背影为切入角度的文章吗?
引导到龙应台《目送》
2.阅读龙应台《目送》片段,提问学生:都是同样写背影的文章,它们有什么不同嘛?
(1)语言不同(朴素Vs多用手法)
(2)情感不同(父子之爱Vs母亲的人生感叹)——〉希望同学们不要让父母亲有跟龙应台一样的感叹。
(三)课后
作业:
1、 完成《背影》练习册。
2、 片段练习:描写身边熟悉的人
要求:(1)细致观察并记录(2)使用多种手法(3)字数在100字以上。
|
板
书
设
计
|
《背影》
结构:
开头 点
家庭背景 引出
买橘 描/绘 背影
分离 别
结尾 又见
两条线索:
父亲爱儿子
父子之爱
儿子与父亲的关系
|
课
后
总
结
与
评
议
记
录
|
自
我
分
析
和
同
学
评
议
意
见
|
本节课结合写人记叙散文的教学要点,带领学生树立全文结构及文章线索,体悟文章的语言与情感,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且结合课外文章进行引申对比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
实
习
学
校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
认真解读教材,能根据学情特点设计教学的每一环节,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注重学法的指导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效果突出。
|
|
部
院
系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
本节课布局合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
|
注:1.本表由实习生网上填写,每实习生四份。每一节新课(或连堂课)填写一份。
2.打印填写后由实习学校教学指导教师和我校的指导教师签字,部院系存档。
3.各部院系推荐的优秀教案打印后交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