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自由自在
唐 东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浮响起了一首歌:“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美丽,领着一群小鸟飞来飞去,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
歌词描述得真到位,我所接触的学生,真真像小鸟儿一般。
我把头发精心地整理,穿上较为正式的服装,第一次站在了讲台上。再次飞速地在脑海中过一遍“台词”,摆出好练习过的笑容,对着这群初一的孩子说了我身为教师的第一句话: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实习教师……”我开始做自我介绍,表明了希望的师生关系和纪律之后,我开始了我的第一堂课。
说实在的,这是我大学生涯以来上的第一节“正式”的心理课。以往虽然也有过教学经验,但只是短短的二十分钟左右。而这次,我要面对的是这群刚刚从小学进入初中的孩子们,按照他们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特点来设计课堂。
但是我由于没有经验,并不知道初一的孩子们的思维水平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对自我、他人和环境的思考到底是怎样,我完全不清楚。好在我的指导老师——王召平老师和徐影影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建议,在教课难度上把关后,建议我根据学生的回答对教案在进行改善。我按照我对学生的设想,设计了一堂针对初一的心理课。然而,上了第一堂之后,学生的反应却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群刚刚升入初中的小鸟儿们,思维比我想象得要敏捷深刻得多。原本我准备了很多引导性的问题,没想到他们在第一问就能回答到主题上。而随着我上的课越来越多,学生那聪明的头脑持续地刷新着我对他们的认知,让我不禁觉得——
学生们真是像小鸟一样可爱又机灵呐。
除了学习,他们对流行也有着敏感的嗅觉,如果在课堂上运用一些当前的流行素材的话,很容易就能抓住学生的注意,让这群热闹的小鸟能够回到课堂来。
当然了,小鸟也有闹人的地方——一旦课堂讨论燃起了他们的热情,他们就能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你一言我一语,完全停不下来。
我对“纪律”问题苦恼了很久,再一次偶然的情况下,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效的方法——
“一、二、三——”
我对着这群热闹的小鸟儿们伸出指头开始一本正经地数数。
“——收!”
我像指挥家指挥乐曲收尾一般,把双手上扬然后握拳——没想到这群孩子真的就停下说话,乖乖地看着我,等着我继续讲课。
后来每次课堂纪律一乱,我都会用这个方法让他们安静下来。学生们也特别配合,渐渐地,这个手势就好像我们之间的暗号一样,成为了管理纪律的良方。
我以为学生都会想小鸟一样无忧无虑的,知道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后,我了解了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初中这个年龄阶段,也很容易受伤。
我接待的学生,和父母发生了一些矛盾,并且他的烦恼也不仅仅是我想象的那么简单,其背后还有一些学生和其父母的不合理信念,在此不展开详述。虽然接触来访者有些紧张,但在北师大接受的咨询知识也能让我顺利地和来访者交流下去。、
在那次咨询中,我扮演的是来访者的“拐杖”,在受伤时起着理解、支撑和引导的作用,然而他们的伤情好转,则是靠他们自己的内在积极力量的治愈结果。而这样的力量,也促使他们做出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表达。有心理学家说过:“表达即治疗。”我读着他们这样同感的表达,在内心一遍遍为他们鼓掌。
同时,我也开始有了“关注”的意识——学生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一直像鸟儿一样无忧无虑。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想法,当然也就有自己的烦恼。在这次咨询后,我明白身为老师,也要常常关注看起来快乐的学生的背后,是否有着难以解决的苦恼。
在这次咨询后,我经常到班里和学生交流,发现大部分人都有一些烦恼。初一的孩子主要在于同伴关系和适应的问题,初二的孩子更多关注于同伴和家庭关系,初三的孩子较为复杂,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迷茫、有心学习却自知力不足、压力过大。面对这样的倾诉,我只能用我的专业知识,去投入地聆听、共情,用真诚、接纳、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去陪伴。
这大概就是我身为心理老师所持有的信念与希望吧。
可能是我的专业原因,我对学生的包容程度比较大。有人说,如果把老师比作园丁的话,不就意味着要按照一套标准去修剪枝叶,最终培养出的是千篇一律的花朵。的确如此,经历了这次实习后,我觉得老师应该更像导游,领着孩子们游览新的世界,允许他们有着自己的理解与想法,在更大的世界里保持自由自在的精神。
回顾整个实习,从上课到咨询,学生们的身影一直像鸟儿一样围绕跳跃在我的身旁。如果有机会的话,我真想对他们说——
你们好像鸟儿啊,时而在课堂上忘情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令我生气;
你们好像鸟儿啊,思维也像小鸟一样自由自在,令我惊喜;
你们好像鸟儿啊,不经意间的可爱戳中了我的心脏,令我离不开你们。
愿你们自由自在。